|
|
|
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學子助力上海英國商會英倫奇遇日活動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10月1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近日,上海英國商會在上海德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成功舉辦了年度社區盛會2025英倫奇遇日。為慶祝上海英國商會成立110周年,本屆英倫奇遇日活動首次將“上海英國日”與“運動日”活動合二為一,以“主舞臺+主題展位”的模式,提供音樂、運動、美食與親子互動等豐富項目,吸引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外嘉賓近4000人。


經過報名與選拔,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的60名學生投身于活動的各項志愿服務中,其中不乏2025級新生。從前期籌備到活動當天的落地執行,志愿者們承擔了展位布置、溝通協調、入場檢票、動線指引、來賓接待及秩序維護等多項任務。他們以高度的熱情和專業精神為活動保駕護航,在實踐中淬煉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觀者,他們用流利的英語順暢溝通,展現出全球化視野,也提升了跨文化溝通能力。通過主動觀察與積極思考,他們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英國際學院學子憑借卓越表現與辛勤付出,贏得了主辦方和參與者的一致贊譽,被譽為“跨文化的使者”。他們既向外國友人展現了上理工青年的風采與活力,也沉浸式體驗了英倫文化。這場深入的交流,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更深化了對學院“責任領導力、創業與創新、文化同理”三大核心育人理念的理解,成為其成長歷程中一次寶貴的淬煉。
在活動中,2024級工商管理專業的房彥汝同學用流利的英語與現場樂隊暢快交流,分享了研習琵琶十余載的心得,希望以熱情專業助力多元文化交融。中英國際學院學子展現出的國際化風采與文化底蘊,給樂隊成員留下深刻印象,并引發了他們對琵琶的濃厚興趣。他們贊嘆道:“音樂無國界,文化有回響。這個國際舞臺讓多元文化碰撞出火花,感謝所有志愿者的努力。”
2023級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張夢琪同學在本次活動中擔任志愿者總負責人,全面統籌了從志愿者招募、培訓到現場執行的全流程工作。她分享道:“我的任務是通過系統化的任務分工與動態協調,讓團隊中的每一顆‘螺絲釘’都能在最適合的位置閃耀。而同學們也以卓越的雙語溝通能力、出色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高度負責的態度,為活動的開展貢獻中英學子的青春力量。我們緊密配合,共同書寫了這份精彩‘答卷’,成為學院國際化育人成果的生動注腳。能與這樣一支團隊并肩作戰,我深感驕傲。”

通過此次活動的歷練,中英國際學院的學生們不僅在文化交流與社會實踐中錘煉了能力、提升了素養,更以卓越表現生動詮釋了學院“責任領導力、創業與創新、文化同理”的三大核心育人理念。未來,學院也將繼續搭建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富成效的交流平臺,培養更多具有責任擔當、全球視野、實踐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志愿者們眼中的彼此
一起來聽聽志愿者們的心里話
2024級工商管理專業的房彥汝
Q:是什么樣的初衷讓你選擇參加這次志愿者活動呢?
A:今天的志愿活動雖然很忙碌,但特別充實有趣。我一直對跨文化交流很感興趣,通過這次的英倫奇遇日活動,我們既能體驗到國際化氛圍,又能作為志愿者向國際友人展示我們中國學生的熱情和專業,這是一個特別棒的文化交流平臺。
Q:你的職責是在入口處負責引導和檢票,需要面對大量人群。你認為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你又是如何應對的?
A:面對大客流帶來的效率與體驗雙重挑戰,我的方法是“主動溝通,預判需求”。例如,當觀察到游客在尋找二維碼時,我會提前舉手示意并提供幫助;若遇到因網絡卡頓而焦急的游客,則一邊安撫對方情緒,一邊引導至旁側處理,以動態維護隊伍秩序。全程保持微笑與眼神交流,是確保服務既有溫度又有秩序的關鍵。
Q:聽說你有學習琵琶的經歷,這種藝術背景對你今天的志愿者工作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嗎?
A:學習琵琶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力,日復一日的練習充分磨練了我的個性。這讓我今天處理繁瑣事務或突發狀況時能夠保持從容冷靜,耐心地解決問題。另外,音樂本身也是一種世界語言,它教會我如何去理解和傳遞情感。雖然我今天沒有現場彈奏琵琶,但我希望我的服務能像音樂一樣,傳遞出友好和歡迎的“旋律”。我采訪了本次活動中的外國演出樂隊成員,即使我們擅長的是完全不同的樂器,也能因為對音樂的喜愛而感到共鳴。
Q:如果用一句話總結今天的體驗,你會說什么?
A:志愿服務其實是雙向的給予,我在付出汗水的同時,也收獲了無數個微笑和一次寶貴的拓展國際視野的機會,感覺棒極了!
2025級工商管理專業的翟靖琳
Q:你為什么選擇加入這次英倫奇遇日的志愿者團隊呢?
A:英倫奇遇日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驚喜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我覺得在這里做志愿者,不僅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還能用我自己的方式為這場盛會增添一份色彩。
Q:我們了解到你有繪畫的特長,這個愛好在今天的工作中,有沒有帶來一些特別的靈感或幫助?
A:畫畫教會我兩點:一是觀察細節,二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比如,當外國朋友對路線感到困惑,僅僅靠語言指引可能不夠直觀。這時,我會迅速在便簽紙上畫一個簡單的示意圖,標注關鍵信息和方向。視覺化的信息能瞬間打破語言障礙,看到他們馬上理解并露出笑容,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繪畫讓我的工作超越了簡單的指引,變成了一種更有溫度、更高效的溝通。
Q:可以分享一個讓你印象最深的小故事嗎?
A: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媽媽帶著孩子,想去糖果店、兒童區等多個活動地點。我為她們畫了一個簡單的“尋寶圖”,包含活動地點的標志和路線。小朋友拿到后特別興奮,拉著媽媽按圖“尋寶”去了。后來那位媽媽特意回來感謝我,說那張地圖成了她們當天探險的起點,讓孩子的體驗感倍增。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任何一項熱愛,都能找到讓它更有價值的方式。
Q:你認為繪畫帶給你的這種“創造性思維”,對你未來的學習和人生有什么啟發?
A:志愿服務和藝術創作一樣,核心都是向外界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只是“畫筆”不同而已。解決問題從來不止一種路徑。無論是在管理專業遇到的學術難題還是生活中的挑戰,都可以嘗試用更靈活、更具創意的方式來應對。這次經歷讓我更堅定地將這種創造性思維融入我未來的專業學習和人生規劃中。
文:秦慕瑤、房彥汝、翟靖琳、張夢琪
圖:上海英國商會、陸聞博、張玏好、孟瑞鑠、秦慕瑤、熊唐瑞星、吳彤瑜
|
關于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