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這片黑土地上 做一粒非凡的種子︱ 李啟云校長在吉林農業大學2025年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匯報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9月29日 來源:吉林農業大學 |
|
尊敬的李玉院士,老師們、校友們,承訓部隊的官兵同志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此共同見證一場屬于青春、屬于奮斗、屬于未來的嶄新啟航!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向來自全國各地的229名博士生、1989名碩士生、5120名本科生,和來自12個國家的27名留學生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辛勤培育你們的家長和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承擔本次軍訓任務的官兵同志,表示最衷心地感謝!
富饒遼闊的東北大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坐落在黑土平原的吉林農大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先鋒隊。今天的致遠運動場,陽光正好、青春飛揚——這派蓬勃景象,恰似我們招生宣傳片《非凡的種子》里的畫面:黑土地上的一顆顆種子舒展胚根、破土而出。吉林農業大學以農立校、以農報國。作為校長,我就在農言農,以“在這片黑土地上,做一粒非凡的種子”為題,開始今天的分享。
這個夏天,你們手上那份“蘑菇紙”錄取通知書火爆出圈。這份由我校李玉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蘑菇紙”,承載著吉農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初心理想,見證了科技與自然相融的深邃浪漫,更是你們與這所大學締結的第一份心靈契約。剛才的匯報表演,我深深感受到你們展現出的令人振奮的青春力量!你們用堅韌鑄就了昂揚斗志,完美交出了在吉農的“開場答卷”!為你們點贊!你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種子,懷揣希望、蓄勢而發,展示著我們吉林農大嶄新的蓬勃力量!
同學們,加入吉農,漫步在綠化率65%的校園,看著近600種長白山植物在藍湖畔肆意生長,看著優雅的天鵝投喂錦鯉、活躍的黑松鼠驚起大灰雀、靈敏的小鹿在飼養員的哨聲中奔跑、黑松露和羊肚菌等珍稀蘑菇被師生曬到朋友圈……我總會想,這幅三物融合的和諧共生,不僅是“超5A級校園”的景致,更是農科學子專屬的“天然實驗室”。在這里,你們會在顯微鏡下研究神奇的細胞分裂,在試驗田里觀察作物的拔節生長,在動物實驗中見證生命誕生的奇跡。請記住,你們的每一次動手實踐,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從我們的老前輩、老校長李玉院士帶領團隊捧回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到學校牽頭成立我省頂級新型研發機構“三江實驗室”;從傳承“明德崇智、厚樸篤行”的校訓,到18萬余名校友扎根祖國建設各條戰線——吉農早已用實力證明:我們能扛事、會創新、有擔當,吉農這所學校雖然是“省屬”的地方隊,但吉農人卻用實際行動展現出“國家隊”的業績和擔當。這種不甘人后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為之驕傲。
剛才,張思涵同學分享了吉農之美和吉農人之志,裴宏巖同學分享了他在吉農的經歷和收獲,寒松老師為大家指點迷津;趙曉光、畢玉海兩位杰出校友代表,分享了他們從吉農出發長成“參天大樹”的故事。他們的成就,充分詮釋了種子精神,飽含著家國情懷,他們的成長成才恰恰完美遵循著種子的生長規律——越深扎根、越敢突破、越向陽光,越能茁壯成長。受此啟發,我提出三點建議,與新同學們共勉。
第一,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做深扎根的種子。種子要先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扎穩根系,才能向上拔節、抵御風雨,學習同樣需要少些“碎片化刷手機”的浮躁,多些“泡實驗室、下田間地頭”的沉靜。吉農從不缺助力成長的“養分”:這里有以全國教學名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學者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希望我們從老師們身上汲取豐富的營養,努力把根扎進知識海洋里、扎進生產實踐中,不急于求成、不淺嘗輒止,在靜默中積累力量,讓知識的根基更加牢固,讓未來的成長之路越發堅實。
第二,以“保持獨立思考”的清醒做敢破土的種子。現代農業正如我們校歌所唱,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合成生物學、新電商早已成為引領現代化大農業的新質生產力……因此,我們不僅要做“操控無人機、敲代碼”的新農人,更要做駕馭人工智能的“哪吒”—既要擁有“三頭六臂”般處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又要憑借AI這雙“風火輪”,在智慧農業的征程上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像李玉院士團隊發明“蘑菇方艙”,通過精準控溫、調控環境培育優質菌物那樣,面對農業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只有不被固有思維束縛,并在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大膽嘗試,敢啃“硬骨頭”、敢進“無人區”、敢當“開拓者”,才能在這個時代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第三,以“經得起風雨、擔得起使命”的堅韌做“向陽光”的種子。“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是吉農人堅守了77年的初心。從1948年在解放戰爭的炮火中艱苦建校,到如今主動回應“農業強國、吉農何為”“東北振興、吉農何為”的時代命題,學校始終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勇擔使命。近期,《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頭版先后報道了我校碩士生付佳、博士生趙敏池扎根科技小院,用青春汗水澆灌鄉村振興之路的故事。扎根沃土、向陽而生,把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把實現個人價值放在服務人民、報效國家中考量,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把奮斗的青春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必然、必將、必定是你們未來的無悔選擇。
同學們,青春逢盛世,扎根正當時。你們入學以來,我不止一次了解到你們爸爸媽媽的反饋,說:“一開完學院家長會,我就對孩子一下子沒那么擔心了。”這是給予我們工作最大的鼓勵!我想說,我們家校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把吉農建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讓你們能在這片黑土地上安心扎根、健康生長!未來幾年,你們會在學校食堂嘗到“媽媽的味道”,在運動場上體會團結的力量,在實驗室、試驗田和科技小院里體驗成功的喜悅,當然,也希望你們在美麗的校園里收獲甜蜜的愛情,并肩開創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宏偉事業。
總之,我希望在吉農這片土地上,在學校和老師們的精心栽培下,你們既能努力長成挺拔的“大樹”,綻放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也愿意做滋養他人、反哺土地的“綠葉”。最終,你們所綻放的思想、創造的成果,又將成為一顆顆能落入泥土、再次生根發芽的“新種子”,孕育出無限希望的美好未來。相信你們閃光的青春一定會在這里更加出彩,你們的青春故事一定會被這座校園所銘記。
謝謝大家!
|
關于吉林農業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