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開學第一課!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院長童志鋒:青春恰來時,騁志乘風起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9月27日 來源: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
|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來賓:
大家好!
初秋的清風帶著豐收的氣息拂過景行湖畔,今天,我們滿懷無比的喜悅與期待,隆重舉行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歡迎跨越山海、奔赴東方的3012名新同學。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校園里,264個姓氏在此匯聚,“陳”姓同學再度蟬聯榜首,年齡橫跨16歲到26歲,青春力量齊聚。不同成長軌跡,因“東方”二字在海寧這片文化沃土上交匯,共同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不久前,我們剛共同見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盛大閱兵,天安門廣場上的錚錚誓言與鏗鏘步伐,仍回蕩在我們心間。那是精神的傳承,力量的凝聚,更是面向未來的莊嚴宣示。八十年前,烽火歲月中先輩們守護文明火種,以“教育救國”理想點亮暗夜;八十年后,和平年代的我們接過精神火炬,肩負起“教育強國”的時代使命。歷史的接力棒,已然傳到了你們手中。你們的到來,為這所扎根海寧的校園注入新活力。
同學們,這是變革洶涌、創新奔涌的偉大時代,亦是挑戰交織、風云激蕩的復雜時代。人工智能重構人類認知邊界,數字浪潮重塑經濟形態,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度過大學四年?如何定位自我?如何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些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今天,我想從“赤子心、萬里路、青云志”這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想法。這既是大學生活的三個維度,更是人生成長的三重境界。愿你們以此銘心,躬身踐行,在歲月中體悟成長、升華境界。
一是要修“赤子心”,在信息洪流中持守獨立思考。
何為“赤子心”?孟子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人天生就有的仁愛本性,是成為君子的基礎。通俗地講,真正了不起的人,是那些沒有丟掉自己,沒有丟掉那顆像嬰兒一樣純凈本心的人。想想我們小時候,看到花兒開了就笑;看到別人摔倒了,就本能地伸手去扶;看到新奇的事物,就想去嘗試一下。那份簡單真誠,對世界天然的善意與好奇,是“赤子之心”。大學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激發我們與生俱來的“良知本真”,在于激發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置身AI生成論文、算法推送萬物的信息爆炸時代,比快速獲取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真問題的勇氣;比簡單接受結論更珍貴的,是冷靜批判的精神;比表面認同更有價值的,是獨立判斷的能力。正如人類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突破——從哥白尼質疑“地心說”推動天文學革命,到屠呦呦從古籍中汲取靈感發現青蒿素,推動人類前行的從來不是單一權威的獨斷,而是無數人以理性思考、批判精神與創新實踐凝聚的集體智慧。這種智慧,正是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生動寫照。
愿你們永葆這份“赤子心”,在求學中,不僅要掌握學科的基本理論,更要追問這些理論在當代中國實踐中的應用與創新、意義與價值;在閱讀中,不僅要欣賞語言藝術,更要觸摸人性深度與文明脈絡;在生活中,不僅要關注個體感受,更要胸懷家國天下與時代責任。希望你們在主動求知中錘煉獨立思考,成為信息洪流中明辨是非、復雜環境中洞察本質的時代新人。
二是要行“萬里路”,在實踐熔爐中錘煉真實本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的千古名句,正是對“萬里路”精神的生動詮釋——這不僅是腳步的丈量,更是知行合一的淬煉。從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到算力驅動的科技浪潮,從數字中國的創新實踐到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今日中國更迫切需要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大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理想照進現實的熔爐,是讓思想在實踐中生長的沃土。
荀子言,“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多年來,東方學院的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浙江大地,調研民宿經濟、體驗鄉村文化、品味非遺韻味、參與鄉村治理;競賽團隊在省鄉村振興創意大賽中斬獲十余個獎項,以創意方案回應鄉村需求;青年創客于“青春市集”變廢為寶,錘煉商業思維與社會責任感;公益志愿者扎根衛生院、幼兒園,以暖心服務書寫成長;學生情景朗誦受邀參與長三角抗戰英烈故事巡回宣講……他們從田野到賽場、從市集到課堂,用腳步丈量大地,以實踐驗證真知,生動詮釋“行萬里路”的真諦——山河為卷,實踐為筆,擔當為墨。
大學的課堂,從來不只局限于三尺講臺。它在圖書館的書海中,在社團活動的協同中,在田野調查的泥土中,更在社會這本“活教材”的字里行間。這條“萬里路”,是知識蛻變為智慧的必由之路,是“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長之橋。它呼喚你們勇敢走出舒適區,到真實世界中磨筋骨、長才干。愿你們珍惜每一次“出發”的機會,既能看見城市的高樓林立,也能讀懂鄉野的炊煙裊裊;既能感受科技的日新月異,也能觸摸傳統的文化根脈。
三是要懷“青云志”,在復興征程中書寫青春擔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筆下的豪情壯志,正是“青云志”的精神寫照。這夢想,不應僅限于一份優越的工作,更應指向民族復興與人類進步。這志向,是“萬里路”的燈塔,是“赤子心”的歸宿。它將指引你們穿越迷霧,在挫折中汲取力量,讓人生價值在服務國家、貢獻時代中絢爛綻放。
青年毛澤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凌云壯志,正在我們身邊熠熠生輝:震撼人心的九三閱兵,以國之盛典集中彰顯了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軍風采與捍衛和平的堅定決心,優秀退役大學生張博文、朱思怡光榮參閱,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如今的她們將軍旅擔當轉化為校園奉獻,詮釋了“脫下的是軍裝,不變的是軍魂”。滿懷赤誠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傅鈺嵐、安凱文等七位同學,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從沙漠邊陲到基層窗口,用汗水在平凡崗位上耕耘未來、丈量民情,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扎根泥土,灌溉希望”的奮進之姿,踐行著“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的青春誓言。他們用不同的路徑,共同書寫了“青云志”的生動注腳——志在遠方,路在腳下,擔當在肩。
“青云志”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幸福。魯迅在《這也是生活》一文中這樣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雖然,吃飯、睡覺也是生活,可是始終不變的價值觀與追求才是生活的幸福。這種幸福,源于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源于個體成長與集體發展的同頻。希望你們珍惜大學四年時光,既讀好“有字之書”,系統掌握專業知識;也讀好“無字之書”,深入了解國情民情,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東方人。
親愛的同學們,赤子心,是你們的根,決定了能走多穩;守住本真,方能根基牢固,不隨波逐流。萬里路,是你們的行,決定了能走多遠;躬身實踐,方能開闊視野,不停留于空。青云志,是你們的夢,決定了能飛多高;志存高遠,方能突破極限,不負時代使命。
愿你們在東方這片熱土上,深植赤子之心,篤行萬里之路,綻放青云之志!當四年后的你們回望此刻,愿你們不僅收獲豐盈的專業素養,更能完成人生境界的三重蛻變——以赤子心明辨是非,以萬里路錘煉本領,以青云志照亮前路。當你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請記得做照亮他人的點點星辰。因為真正的優秀,從來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讓世界因你而更溫暖、更美好、更充滿希望!謝謝!
|
關于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