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交通大學獲第二屆“科德杯”中國機械行業產教融合教育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9月24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
|
9月19-22日,第二屆“科德杯”中國機械行業產教融合教育教學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大賽期間,第八屆中國機械工程教育大會暨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2025理事大會同步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奚立峰做題為《上海交通大學機械類專業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的特邀報告,分享了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的經驗。副院長夏唐斌以《HI筑基+AI賦能機械大類人才培養新范式》為題,分享了學院AI課程建設成果。
本屆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旨在促進機械行業產教深度融合,推動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大賽采用區域賽、國賽兩級賽制,設本科組、研究生組和企業組,143項作品進入全國總決賽。
獲獎課程作品簡介
特等獎:《工程材料》課程體系重塑和改革實踐
《工程材料》是機械類專業核心學科基礎課,以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能”關聯規律為核心,培養學生合理選材、用材的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維。秉承“從工程中來,提升理論,再回歸工程”的教學理念,課程開展了“科教-產教深度融合”“理論-應用-前沿層層遞進”的教學設計創新實踐,通過教材同步產業、動態工程案例庫和科研牽引實驗課,構建了“產業需求驅動、動態迭代更新”的課程內容體系;采用工程問題導入的課堂教學、科學問題探究的學習模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企業真實生產場景中深化材料知識應用,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增強適應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課程曾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
一等獎:面向新工科的“機械振動學”課程教改實踐
《機械振動學》是一門融合基礎理論、前沿方法與工程實踐的專業基礎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振動系統建模、分析與控制的能力,深刻理解振動現象的工程本質。課程建立了“基礎理論奠基→工程案例貫通→研究能力拓展”的遞進式教學方法,構建了“思政價值引領融入課堂、裝備實裝案例融入教學、數智技術資源支撐學習”的融合式教學資源體系,通過“科研反哺教學、案例驅動實踐、課程貫通育人”的新工科建設路徑,在真實任務驅動中,提升學生的復雜振動問題建模、工程分析與綜合實踐能力,為培養國家高端裝備自主創新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課程曾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市級重點課程。
一等獎:機械大類數字化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與立體化實踐
機械類本科實驗實踐教學面臨數字化技術融入不足、產教融合深度不夠等問題。項目把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以“真問題”錘煉學生;把產業場景引入實驗課程,以“真產業”激發學生;把企業工程師引入實踐課堂,以“真工匠”引導學生。項目對實驗實踐教學進行了系統性、結構化重塑,打造了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手段、多層級的實驗教學模式、多模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以及立體化的數字化教學管理新生態,旨在培養面向制造強國建設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二等獎:《機器人學》課程的知識體系建設
《機器人學》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以“學-用-創”教學模式為核心,系統解決了機器人學教學中理論知識難掌握、應用理解不直觀、前沿技術缺失三大主要問題,通過構建“理論-推導-驗證”閉環知識轉化路徑、“操作-場景-生產力”應用認知體系以及“復現-融合-創新”前沿技術探索階梯,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為高端裝備制造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借鑒的產教融合實踐范式。課程曾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交通大學課程思政建設課程。
|
關于上海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