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球高校材料學科院長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9月24日 來源:北京大學 |
|
9月21日,由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北京大學鄭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協辦的“廿載聚力、材匯全球”2025年北京大學全球高校材料學科院長論壇在英杰交流中心舉行。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高新技術司重大項目協調處處長任家榮等出席并致辭。燕山大學田永君院士,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國際玻璃協會主席彭壽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永熙,Wiley出版集團合作總監(jiān)張大平,北京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發(fā)展中心主任蔡永香,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所長劉崗,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院士,馬來亞大學副校長卡哈魯丁院士,河內國家大學所屬自然科學大學副校長鄂安邦教授等出席。來自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清華大學等90余所海內外高校的材料學院院長和教授代表,校內各職能部門及院系代表,以及材料領域企業(yè)家代表等300余人齊聚燕園,共話材料未來。論壇開幕式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周歡萍主持。
會前,學院宣傳片帶領與會者回顧了北大材料學科創(chuàng)建20年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5年來的發(fā)展歷程,全面介紹了學院特色學科方向、教師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成果,展現了學院“以科學促工程、以材料創(chuàng)未來”的鮮明特色。
張錦代表北京大學致歡迎辭。他對北京大學材料學科未來發(fā)展提出四點期待:一是持續(xù)深化產教融合,為材料學科的發(fā)展提供強勁牽引;二是不斷強化學科交叉,為材料學科的發(fā)展賦予多元動能;三是積極推動范式革新,為材料學科的發(fā)展注入嶄新活力;四是努力拓展國際合作,為材料學科的發(fā)展開辟廣闊空間。
龔維冪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北大材料學科的戰(zhàn)略意義和發(fā)展成就,并從北京市建設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全局高度,提出材料學科未來發(fā)展要“以開放合作凝聚全球智慧,構建創(chuàng)新共同體”“以AI賦能材料研發(fā)范式變革,搶占未來制高點”。
任家榮從國家戰(zhàn)略與產業(yè)發(fā)展的全局高度分享了重大項目協調布局的工作經驗,并表示應當推動更多材料學科創(chuàng)新成果加速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走向大市場。
論壇舉行了《國家材料科學(英文)》(National Materials)國際期刊創(chuàng)刊儀式。期刊由張錦與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院士共同領航,由國際頂尖學者組成國際化編委團隊,聚焦先進功能與結構材料領域,貫通“制備-結構-性能-器件”全鏈條,致力打造一個跨學科、跨國界、高水平的開放交流平臺。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鄒如強與中鐵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壽福,中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先瑞,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崇為偉,河南航空港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易日勿,國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城,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樹華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校企雙方將在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謀學科與產業(yè)發(fā)展。
鄒如強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全面介紹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學科布局、人才培養(yǎng)、特色方向、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并系統梳理了北京大學在新工科建設,特別是在材料學科改革與發(fā)展方面的頂層設計、創(chuàng)新實踐與未來愿景。
在論壇報告環(huán)節(jié),斯坦福大學、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等20余位材料學院院長和教授分別作報告,聚焦材料學科前沿與學科建設實踐,分享學院基本情況與學科建設特色、代表性研究成果、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經驗、課程體系建設等。
與會專家學者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圍繞AI與材料學科交叉融合、AI浪潮下的教學模式改革、國際化評價體系改革、年輕教師梯隊建設、統籌潛心研究與論文發(fā)表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達成多項共識。
|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