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復旦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探數字時代高校協作新范式 |
http://www.k7200.com 2025年10月4日 來源:復旦大學 |
|
9月29日,在“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2025年度人工智能、數字治理與可持續社會論壇”上,復旦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兩校關系升級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副校長陳志敏,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出席簽約儀式,共同見證兩校合作邁入全新階段。
這是兩校近二十年合作積淀的重要成果。自2008年開啟本科交換項目以來,兩校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學科交流領域持續深耕,先后聯合成立“中國發展聯合研究中心”、推出法學碩士雙學位項目、開展經濟學與信息系統領域研究合作,并圍繞“建設亞洲金融中心”等主題舉辦多場高水平論壇,為戰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戰略合作的達成,為兩校深化人才聯合培養、科研協同創新開辟了新路徑。未來,兩校將圍繞人工智能治理、計算社會科學等交叉學科領域,持續推出標桿性合作成果,書寫中外高校協作新篇章。
在簽約儀式上,金力表示,此次戰略合作是復旦大學響應“數字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服務全球治理的責任擔當。兩校不僅追求學術卓越,更積極以知識和智慧服務社會、創造未來。希望兩校充分發揮學科互補優勢,合作設立聚焦“數字技術與社會”的跨學科聯合項目,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數字治理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等交叉領域,致力于構建新知識體系、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江莉莉指出,此次合作關系的升級,充分體現了兩校共同致力于為社會發展創造深遠影響的共同愿景,并以變革性的教育和前沿科研為橋梁,推動中新兩國的緊密聯結。新加坡管理大學與復旦大學將攜手應對當今與未來的重大社會挑戰,推動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城市發展,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并探索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創新策略——這些正是本次論壇所聚焦的核心議題。
簽約儀式前,論壇圍繞人工智能、數字治理與可持續社會主題展開深入研討。陳志敏、江莉莉分別致開幕辭,回顧兩校合作歷程并展望未來協作方向。
來自中國、新加坡、德國三國高校的知名學者先后發表主旨演講。IEEE Fellow、德國哥廷根大學計算機科學研究所講席教授、復旦大學社會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傅曉明,從人工智能賦能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AI4SSH)視角解析了古代帝國與數字時代的社會流動;新加坡管理大學計算與信息系統學院副院長朱飛達探討了協同智能與代幣化經濟對可持續數字未來的推動作用;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數字法律中心高級研究學者Gilad Abiri聚焦探討了人工智能合法性規范路徑;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教授李強,結合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數字智能養老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隨后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外學者、企業家圍繞“AI治理:社會公益的共同進化、對立和協同作用”以及“AI領導力與商業價值創造”兩大命題展開對話,深入探討了AI賦能公益的效率革命與隨之而來的倫理、公平等挑戰,以及數字時代企業轉型、人才培養與價值重構等核心議題,強調應在動態平衡中尋求協同,確保科技向善的終極目標,為兩校后續產學研融合提供了實踐思路。
|
關于復旦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k7200.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